媽祖是流行於中國東南沿海的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海南,以及台灣、琉球、日本本土及新加坡等東海和南海周邊地區的海神信仰。媽祖影響力由福建莆田湄洲島傳播,歷經千年,對東亞海洋文化及南海地區產生重大影響,稱為媽祖文化。
媽祖原名林默(暱稱「默娘」),福建省莆田縣生人,排行家中老么,聰慧過人、沉默不多言,終身未婚。傳言她常於海湧風浪顯靈、颱風轉彎、保祐平安航行,沿海漁民對她的崇拜逐漸形成信仰,信徒認為她是「護國庇民」的海洋守護神。
媽祖信仰是臺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。由清朝施琅將軍攻打鄭氏政權獲勝,但他說是媽祖顯靈幫助他。之後清朝華族自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渡臺海而來的人變多。因臺海海況時常不佳,因此把媽祖請來一起渡過臺海,而媽祖成為臺灣人最普遍信仰的神明之一[14]。無論是大小街莊、山海聚落,還是通都大邑,都可看到媽祖廟。僅臺灣一地,就有媽祖廟510座,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,內建於明代的2座,建於清代37座。
1990年代,受到兩颱風,許多文獻資料被毀,主殿奉祀的軟身媽祖神像歷史目前無從查詢。